“蚀”,是一个会意字。《说文解字》的释义:“蚀,败创也。”原意是指毁坏之伤,虫咬坏人的东西,虫食、蛀伤。
蚀 小篆 - 图片来源:https://www.hao86.com/zi_view_9ba53b43ac9ba53b/
“蚀”最早见于篆书有三个部分组成,左侧的“食”,右侧上的“人”和右侧下的“虫”,隶书以后,右侧的人形笔划被略去,只留了虫字。
蚀字的六体 | 图片来源:《常用字书法六体字典》
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解释:日月隐蔽曰蚀。如虫蚀草木之叶也。凡月轮行至日与与地球相对之间。而月隐蔽日光。或全或半。谓之日蚀。地球行至日与月相对之间。则地掩蔽日光。不能映射月面。谓之月蚀。
日蚀,月蚀,这样的说法在今天已经不常用,而被日食、月食广泛地替代。现今“蚀”这个字主要的意思是损失、损伤、亏耗,常见于蚀本、腐蚀、侵蚀、蚀刻等词。
前文我们提到了会意字这个概念。会意是六书之一,顾名思义,用会意这种造字法造出的汉字就是会意字。
一提到会意,我们可能会想起陶潜的名句,“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”不过此会意非彼会意。五柳先生的会意是读书时会心、领悟的意思。
还是来看一下《说文解字》里对造字的会意之解释。《<说文解字>序》载:“会意者,比类合谊,以见指撝,武、信是也。”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,会意就是连缀、排比(不同的字),归纳综合它们的意思,用这种方式能表现出这个字的所指。武、信这样的字就是会意字。
也就是说,通过合并两个或以上的“字单元”形成一个新字,这些“字单元”的意义联系起来,就表达出这个新造的字的意义。这里我用的“字单元”就是我们今天常说的独体字。
例子中的“武”和“信”分别是「止」和「戈」,「人」和「言」合并而来的,从这里我们知道“武”的本义是“拿着武器动身去打仗”的意思,“信”则是“人说什么就是什么”的意思。
关于“蚀”字的解读和会意字的概念,我们暂且一同学习到这里,但仍然有非常多的内容,等待我们去发掘。
最后,用上文引用到的《五柳先生传》来结尾,不论我们在经历疫情封控的岁月里,还是重归到碌碌奔忙的生活中,愿有更多时间安然于舍,坦然于心,寻思隐者的闲静少言,欣然忘食。
五柳先生传
陶渊明 〔魏晋〕
先生不知何许人也,亦不详其姓字,宅边有五柳树,因以为号焉。闲静少言,不慕荣利。好读书,不求甚解;每有会意,便欣然忘食。性嗜酒,家贫不能常得。亲旧知其如此,或置酒而招之;造饮辄尽,期在必醉。既醉而退,曾不吝情去留。环堵萧然,不蔽风日;短褐穿结,箪瓢屡空,晏如也。常著文章自娱,颇示己志。忘怀得失,以此自终。
赞曰:黔娄之妻有言:“不戚戚于贫贱,不汲汲于富贵。”其言兹若人之俦乎?衔觞赋诗,以乐其志,无怀氏之民欤?葛天氏之民欤?
相关文章:
读字笔记〔1〕天
读字笔记〔2〕气
读字笔记〔3〕日
读字笔记〔4〕月
读字笔记〔5〕蚀
读字笔记〔6〕星
读字笔记〔7-8〕彗和孛
读字笔记〔9〕母
读字笔记〔10-12〕斗 魁 宿
读字笔记〔13-14〕雨和露
读字笔记〔15-16〕云和霞
读字笔记〔17-18〕雾和霜
读字笔记〔19-21〕雪 霰 昙
读字笔记〔22-23〕申 电
参考文献及来源
1. 《字源》,李学勤 主编,天津古籍出版社出版,2012年12月第一版
2. 《澄衷蒙学堂字课图说》,(清)刘树屏编,中国文史出版社,2014年8月第一版
3. 《说文解字》,(东汉)许慎
4. 《现代汉语词典(第7版)》,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编,商务印书馆
5.《甲骨文书法字典》,樊中岳、陈大英编著,湖北美术出版社,2019年4月第一版
6. 《常用字书法六体字典》,樊中岳、陈大英、汪建江编著,湖北美术出版社,2019年4月第一版